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办案调研“多面手”,这个法官不一般!
作者:民一庭  发布时间:2022-09-28 09:37:30 打印 字号: | |

今年8月11日,一篇《到期债权保全与执行中第三人擅自履行的处置路径探析》调研文章被《人民法院报》刊登,文章的作者是泗洪法院民一庭法官姜波,这也是他今年被省级以上采用的第四篇调研文章。

在做好审执工作之余,姜波勤于调研、善于调研。自2012年工作以来,姜波在《人民法院报》《审判研究》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调研文章21篇,曾参与撰写了宿迁地区法院民间借贷案件类案指引,一篇判决书入选2020年度全省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一篇入选2020年度全市法院优秀裁判文书。

“法官办案和业务学习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之间的重要纽带就是司法调研。作为一名法官,在日常办案过程中要树立办案就是调研的理念,不能陷入为了办案而办案的境地。”泗洪法院院长王治国说道。

姜波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注重专业化审判能力的提升,在审理每一个案件,尤其是新类型案件时,他都不厌其烦的进行法律和类案检索,然后锲而不舍地研讨和思考。他的调研在找准个案裁判与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结合点的同时,更具备高度的敏锐性,善于从普通案件中发现、挖掘、提炼可以“做大做强”的价值点。

“除了埋头研究,我还会向资深的、更熟悉这个领域的法官讨教,围绕更多的专业细节进行讨论和思考,做到心中有数。”姜波说道。通过不断地研究,总结审判经验,研究解决法律适用疑难问题,为案件审理、司法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撑。

在一起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对抗情绪浓,矛盾分歧多。姜波利用其之前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相关疑难问题的调研经验,准确认定案件事实,进行裁判说理,及时作出判决,判决被告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判决作出后,被告不仅没有上诉,其代理律师更是给姜波发来短信,表达了对其判决说理的信服。

姜波说:“当发现案例适合法治宣传,我会在第一时间找准宣传角度,把案件转化成一场法治教育。在判决生效后多关注各类案件编报征集活动,勇于动笔,不怕失败,以聚沙成塔的决心积极积累经验。”正所谓,蓄势以待,厚积而薄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法官在办好案件的同时,要洞察案件背后的民生问题,循着蛛丝马迹解决纠纷痛点,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迈开行动的步伐,才是真正“知行合一”的学问。


 
责任编辑: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