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11.16江苏经济报】“我是一块砖”
作者:魏静  发布时间:2016-11-16 11:25:13 打印 字号: | |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做人就要认认真真,做事就要踏踏实实。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

——葛明

从大学生到军人的蜕变

脱下戎装已十年了,但每每想起火热的军营、温暖的连队,葛明的内心还是会被那个特殊的“家园”魂牵梦萦。

2004年9月,葛明考入了淮安师范大学,同年12月,他毅然选择脱下校服,穿上了军装,离开校园,走进军营。入伍后,葛明被分派到中国人民解放军71939部队。

在部队期间,葛明工作勤奋,认真负责,吃苦耐劳,个人表现非常出色,2005年6月被评为先进个人,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并于2006年11月18日在部队入了党,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浓浓的部队氛围似强大的磁场,将一颗颗年轻的心紧紧地吸附着。葛明说:“虽然部队生活很苦,但留下了宝贵的人生阅历。有什么事情你必须往前冲,不要怕事情,更不要怕吃苦,把事情考虑周到了,才能把事情做好,用我们泗洪的一句口号就是:敢想敢做敢担当。”

当兵的经历,葛明认为这是自己最引以为傲的事情。沙场点兵、铁马冰河的壮丽人生并不是人人都能经历的。扛过枪、当过兵,军人的气质将是他一生的资本。

2006年12月份,退伍后的葛明,重新回到了大学校园,继续未完成的学业。

实实在在做事的“发展书记”

2010年6月,刚刚大学毕业的葛明踏出了校门,考入了泗洪法院。在法院工作期间,也就是2013年8月份,正值泗洪启动实施了“发展书记百人计划”,从县、乡两级行政事业单位分三批选派了100名优秀党员,赴西南岗和成子湖两大贫困片区经济薄弱村任职“发展书记”。葛明就是法院选派到魏营镇宋桥村的“发展书记”。

到了宋桥村后,葛明与当地村书记、村主任、会计关系处得比较好,待人友好、谦虚的他,在与宋桥村书记积极配合下,寻找到了招商项目,并且成功引进项目到村,挂牌为魏营镇服装加工厂。当时,这个工厂工人最多的时候有40个,主要是当地的留守妇女,他们最高工资月收入4000元左右,最低月收入也在2500元左右,这个项目实实在在地给宋桥村带来了发展。

“发展书记”任期2年,在任期内,专职协助村支部书记抓经济、谋发展,每年要实现有新增项目支撑,且持续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以上,贫困户减少5户以上的“两增一减”目标。最终,葛明所在宋桥村圆满完成了既定的任务数。

“刚到宋桥村做‘发展书记’,很多老百姓都会认为,年轻人下乡做发展书记,就是来玩的。锻炼两年回去就提拔了。直到后来真正为当地做了实事,大家才认可。”葛明笑着说。

灵活运用“语言艺术”的法官

从军人到“发展书记”再到现在的法官,这个过程让葛明迅速成长起来。葛明深知,如今的工作,司法审判的过程,是与多方诉讼参与人互动的过程,法官不只是消极中立裁判,还得注意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要主动贴近当事人,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他常说,法官只有常怀爱民之心,才能把冰冷的法律根植到人民的心中,让其信服法律。

现任行政庭审判员的葛明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办案能手,今年已办案261件,暂无一件发改案件,无信访。行政庭的案件多以侵权以及劳动争议类案件为主。尤其是侵权案件中的健康权案件,这一类案件矛盾纠纷比较大。曾经有一起健康权纠纷的案件,原被告双方是邻居,因为琐事大打出手,结果其中一方被打住院,另外一方也被公安机关拘留。双方都气不过,起诉至法院。

在了解双方矛盾的起因后,法官耐心释明法律关系,并从多重角度出发,细心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像这类打架的案件都是熟人打架,以前关系处得很好,赔偿数额很少,一共不到一万元钱。这种情况下,他心里的积怨比较大。要做到案结事了,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通常我都要求当事人都能到庭,当事人到庭我就好做工作了。”葛明说。

双方当事人来到法庭,葛明首先会找到原告,“你就在乎这点钱吗?”原告很激动地说:“我不是在乎这点钱,我被人打了,我还不能主张权利吗?我肯定让他赔偿我啊。”

“那你不是因为这点钱,你想想你们以前关系是怎么样的,如果他能跟你说声不好意思赔你钱,你能跟他和解了,你面子也赚来了,你们以后关系不是会好吗?要不然,等判决之后,这钱又好要吗?即使就要到了,你觉得你面子赚回来了吗?”听到这,原告似乎明白了一点道理。

然后,葛明又找到被告方。“你毕竟是打人方,你打人了,在我们中国传统观念上来讲,人都是好面子的,你明白吧?如果原告方同意给你一万元钱,把你打到住院,你觉得哪个吃亏啊?你想,你跟原告方本来关系也很好,你把他打了,咱们现在积极把钱赔偿到位,以后还是抬头不见低头见,难不成因为这事,互相还能再打一架吗?”

在葛明法官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原被告都懂了这其中的道理,大家原先的怒火也下去了很多,这起案件顺利达成调解协议。葛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案结”不是目的,“事了人和”才是目的。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