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6.7江苏法制报】正人先正己
作者:魏静  发布时间:2016-06-08 14:43:43 打印 字号: | |
  我特别佩服数理逻辑周密的人,在我看来他们身上都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2000年,他进入淮北中学任教,担任高中数学老师,奥林匹克一级教练,数学教学水平一级棒,培养了上千名优秀的学生。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同事邀他一起考司法考试,结果他就考过了。2010年他迈出了校园,踏进了法院。对他而言,身后是他10年的教学生涯,眼前是他为自己开启的一次新的尝试和新的挑战。如今,他在泗洪法院刑事审判庭担任法官助理,是刑事审判队伍的中坚力量,他就是袁海鸿。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年:2010年,我放下手中的教鞭走出校门,进入法院,从此成为一名头顶天平,手执法槌的法官。从一位教师到一位法官,对我而言,是我人生最重大的转折。”袁海鸿说。正因为如此,他时常问自己,怎样做才对得起法官的称谓,才能无愧于胸前的法徽?经过五年的法院工作,内心坚信,任劳任怨、以苦为乐、无私奉献,这是他作为法官痴心不改的信条。

  教师要遵守师风师德,那么法官就要遵守司法良知。袁海鸿说:“作为老师,在课下备课,在课上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教育学生不仅要成才,还要成人。这需要教师能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才能让学生信服。作为法官,法律人首先要有法律良知,尊重法律这是底线!”刑事审判庭与其他法庭,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当事人财产和人身自由的处罚。法律给了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这就要求法官严格、慎重处理案件,一定要做到犯罪事实确凿、证据确实充分,量刑准确适当才能把一个案件处理好。这其中就避免不了一些当事人会通过各种手段的糖衣炮弹诱惑法官。“人情社会,任何案件的被告人都可以通过各种人找到法官。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办?要有底线!找我做工作的人,我要能让他给被告人做工作,我觉得这才是守住底线的最好方式。”袁海鸿说。

  不论是老师还是法官,都因缘于对从事职业的热爱,对与接触对象的负责,对社会所肩负的责任。职业道德的好与坏也直接反映了从业者的自身形象和整体素质,所以表海鸿认为,不管从事教师、法官职业,还是其他行业,都要有对工作的归属感、道德感和责任感,认真履行职业道德,立足本职,恪尽职守。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