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范老师说几句鬼话
5月22日网上发布这样一则新闻《夺命电话:甘肃一乡村教师被骗光购房款后自杀,生前极节俭》。报道称,在他自杀的时候,身上仍穿着17年前结婚时,四姐给他做的一件灰白格子西服,一家三口租住的还是危房。这个甘肃天水秦安县的乡村教师,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节俭,积攒了23万元准备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一个电话击碎了范银贵的全部希望,一个操着蹩脚普通话的男人自称是警察,他说范银贵的账户涉嫌洗钱,要冻结全部资金。
胆小内向的范银贵轻信了,他分两次给对方转去了自己的全部积蓄。等他反应过来,为时已晚,于是范老师选择了自杀。
其实这个骗子并不高明,冒充警察,说范银贵犯了案子,不配合就要逮捕他。范老师啊,你也不想一想,你一个穷教师,犯上什么王法了,俗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我没有犯法怕你干什么?况且,司法机关办理案件时,如果真是需要冻结某个账户,给银行发个法律文书就得了,如果真的是侦查案件需要,更不会主动打电话给你的,一是怕你藏匿起来,二是怕你通风报信,再说了,你能犯天大的案件,恐怕也轮不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给你发布“执行令”,并且还是一份驴头不对马嘴的文书。我们暂且不去说这份“执行令”格式和文本的荒唐,内容更是漏洞百出,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虽然对范老师来说,一切都晚了,但愿我这篇小文章对赵老师、钱老师和孙老师们或者更多的人来说,也许还可以亡羊补牢。
我们还是针对这份“执行令”,面对范老师说些鬼话:
文书中说你涉及李忠非法洗钱一案(洗钱当然是非法的,暂且不去理会),范老师你认识李忠吗?你和李忠是什么关系啊?你知道什么是洗钱吗?你是如何帮他洗钱的?不知道!不知道就对了嘛。不知道就说明没有如何关系,没有必要去研究什么劳
什子法律了,备课去吧。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文中说到一个“防制洗钱条例法”,天哪!我还以为是防制小麦赤霉病呢!中国没有这样的法啊!中国只有《反洗钱法》。更何况“条例”和“法”根本就不是一个框架里的东东啊!肿么能混在一起呢?这是法律常识,你真的不懂,不能怪你了。
第三点,文中有“依金融法规第三十九条”,啥子金融法规嘛,金融法是总称啊!在金融法的帽子下面,可以将有关金融监管与金融交易关系的法律分为银行法、证券法、期货法、票据法、保险法、外汇管理法等具体类别,从哪弄来这要命的三十九条啊。唉!范老师,你不懂法,不能怪你了。
第四点,文中有“依刑法妨害秘密罪第三百五十条第二款”,好家伙,用到刑法了,大家都知道,刑法是最厉害的法,用它是可以杀头的,难怪范老师害怕。当然,你被他吓懵了,完全没有看清,骗子手里拿的是一把笤帚疙瘩。我国刑法没有妨害秘密罪的罪名,三百五十条是有关打击毒品犯罪的,适用法律更不是这样表述的,唉!范老师,你不懂法,不能怪你啊。
悲催的事天天都有,偏偏又被一个老实、胆小、节俭的范老师遇到了,遇到了这样悲催的事情,范老师胆子不再小了,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他选择了死。可怜!可惜!可悲!
还有些话想跟他说,不知他是否在听,不知他是否能听进去,我只想告诉他,要痛定思痛了,血的教训是深刻的,比血的教训更深刻的是生命啊,生命都没有了,教训还不深刻吗?所以我要忠告范老师一句:不懂法才是要命的!但愿你能明白。
啊哦,范老师,你别误解,我只是说你不懂法,没有说你白痴,没有说你是弱智。我在媒体上看到,骗子除了喜欢骗老人,近年来知识分子也成了诈骗被害人的高发人群,腾讯联合广东公安部门、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布的《2015反信息诈骗大数据报告》显示,“高知”人群已成为大额诈骗的重灾区。其实无论学识多寡、智商高低,前些年媒体报道过两名女研究生准备到某地搞社会实践活动,结果被两个文盲给她们骗去卖给山里的老光棍做媳妇,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被骗子盯上,因为我们都有自己的“软肋”。人生处处有陷阱,因此,提高防骗意识应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诈骗分子行骗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博得信任,二是骗取对方财物。对于行骗者和受害者来说,第一阶段都是最重要的,也是行骗者行为表现得最为突出的阶段。虽然行骗手段花样百出,但只要我们树立较强的防骗意识,克服内心一些不良心理,对于问题保持应有的清醒,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做到不上当受骗的。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社会环境千变万化,年轻人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学会自我保护。要积极地多了解、多掌握一些法制和安全防范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贪图便宜,别幻想不劳而获。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很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要知道,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熟人也可能对你行骗的,杀熟的事常常发生,不要以为是师生、同学、同乡甚至的亲友关系,如果说好话较多,经常的小恩小惠,或者重金砸你,这说明要对你下手了,你的软弱、善良、义气等等就会被骗子利用。更不能感情用事,随意轻信花言巧语,时时都要提高警惕性。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
不要有侥幸心理。在社会经济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有些人或多或少,或明知或不知,或主动或被动地发生过一些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比如偷税漏税、赌博等,诈骗犯会利用行为人担心被司法机关发现后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心理,冒充司法或行政执法机关工作实施诈骗,对被害人采取心理暗示和控制,让你主动交出钱来。要搞清楚,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司法机关还是行政执法机关办理任何案件都是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的,不存在私下里的交易。
交友要谨慎,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观其行”多侧面、多角度去观察、了解、考验。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更不能将牵涉到自己安全的信息发在微信、微博上,除非是紧急情况下的求救;发现被骗或发现疑点要立即中止打款、借款等行为,能稳住骗子当然更好,下一步就是找个懂法的人(注意啊!懂法的人当中也有骗子啊)咨询一下,保存好证据,及时报案、大胆揭发,对熟人也不能留情面,因为是他先无情对你下毒手,制裁骗子能像范老师那样——去揍他,而要使用法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