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虽然已过去了好几天,但每当我脑中出现刘桂林吃着饼干喝着纯净水当午饭的画面时,心里仍感到阵阵酸楚,因为他是被一名当事人咬伤后打了破抗,医生叮嘱不宜吃辛辣食物,而无法去食堂就餐的。而咬伤他的当事人竟然是某医院的副院长,一名以救死扶伤为职责的医生---陈某某。
陈某某在一起借款合同纠纷中,因未尽担保义务而被列为被执行人,在执行期间发现,其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义务,并且对承办法官肆意大骂,经院领导批准后,决定对其给予拘留十五日的处罚。然而就在对其实施拘留的过程中,其态度依旧蛮横,拒不配合,咬伤、抓伤三名法警的手指、手背,拽掉其中一名法警上衣的多枚钮扣。不是亲临现场,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名具有高素质的医院副院长所为,我为我的同事们感到深深难过,为执行员经常面对这样一群当事人而难过。
其实,当一件案件到了执行人员手中之后,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或多或少会让你产生一些难以接受的地方,但你有没有想想其中的原因?一件案件能否执行到位,不是取决于执行人员接你多少次电话,不是取决于拘留被执行人多少次,而是取决于被执行人是否有财产可供执行,如果被执行人身无分文,就是执行人员再怎么努力,那又如何?并且你可曾知道他们背后的付出与艰辛?
王庆锋,退伍军人,今年五十六岁,自进入法院就一直从事执行工作,有严重的腰椎肩盘突出,虽然有细心的女儿为他买了靠垫,但每每病发时依旧疼得连坐都不能坐一下,于是就只能趴在办公桌上打电话。刘军,也是一名快退休的老执行员,几乎每天早晨不到七点钟就来到班上,而他却说是因为年纪大了睡眠少,实则是想乘早晨执行大厅门没开之前,能安静地看一会卷宗,整理一下材料。姜波,一位八零后的年轻人,常常工作到晚上九十点钟,说反正自己住在局里,晚上也没什么事,加班方便。
所以经常晚上七八点钟了,执行大厅依旧灯火通明。凌晨三四点钟,执行人员已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雨天,踩了一脚的泥,自许自己是泥腿子;署天,在近四十度的高温下执行,自嘲说是在蒸桑拿。
但在许多人眼中,他们就该这样去做。记得上周五我接一当事人的电话,说要提供执行线索,称其案件被执行人的儿子第二天结婚,中午在状元府办喜宴,希望执行人员到时能去执行,我解释说这种场合下被执行人的家人亲友都在场,又是人家儿子喜庆的日子,如果去执行,容易激化矛盾,况且周六大家都休息,遇到紧急情况,连调警都来不及,所以不宜去执行。但无论我怎么给她解释,她就是不依不挠,说如果执行人员不去,人跑了谁承担责任?并且一连打了四次电话,还暗示我会去信访。说实在的如果执行人员在执行中有违纪、懈怠的行为,非常欢迎你走正常的途径举报,投诉、信访。但如果这些途径你都行不通的话,你是否也能从自身查找一下原因,你的猜测是否有依据?你提出的条件是否合理合法?当初,你是因为信任才到法院起诉,否则你大可用其他方式解决,但为何一旦你的债权不能得以实现时,执行人员就沦为罪人,甚至成为你的仇人呢?
如果说你的指责与质询我们还能接受的话,但你若再次上升为对他们人身的攻击和辱骂,乃至辱骂他们的父母家人,他们就很难容忍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他们含辛茹苦养育我们,没指望我们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却因工作的缘故常常不能尽孝于床前,已深感自责。当事人你们焦急的心态我们能够理解,但烦请你们换个角度为执行人员想一想,他们接到每一个执行案件,每一个当事人的电话,第一时间想到都是尽力去为你们解决问题、维护的是你们的权利,也请你们尊重一下他们,尊重他们的工作、尊重他们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