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本地网站一匿名网民发帖,指责我院法官办案任性,审判执行拖延。
首先,非常感谢这位网友对我们法院工作的关注,如果确有具体案件在我院审理或执行,可以通过12368电话、微信公众平台、法院官方网站或者院长热线直接反映,不必在民间网站上发帖质疑,只要提供您具体的案件信息,我们都会及时查询回复。
此外,关于网帖所反映的法官任性,案件审理执行拖延的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此略加分析释明:
第一、关于案件审理执行时间长问题
截止今天(6月9日)泗洪法院受理各类案件共9549件,而我院目前具有法官资质、可以审理案件的一线法官仅有38人,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另外还有9名有办案资质的执行员。即使这样,47个人要审理、执行9549件案件,难度可想而知。为此,有法官资格的7名院领导也全部参与办理疑难复杂案件。截止今天(6月9日),我院结案5650件,一线法官人均结案数126件,在全市法院排名第一。这是一个什么概念?2015年到今天为止,把春节等所有的假日和周末全部算在内共有160天,相当于每个法官每天要结0.8件案件!
投诉网帖指责法官以审限为挡箭牌,“拖泥带水”。且不谈一个审判案件拿到手之后法官需要经过调查、取证、开庭、撰写判决书这一复杂的流程。一个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答辩期就要15天,举证期限也要一个月。而且现在民商案件审判和执行最大的问题是难以找到被告送达法律文书,很多被告的身份证住址根本不是其实际居住地,即使找到居住地也往往全家躲债找不到人。一旦采取公告送达,送达起诉状副本就要60天!
诉讼法规定民事案件一般审判、执行期限都是六个月,我院绝大多数案件都不会超过这个期限,上半年所有案件平均结案天数74.9天,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3.9%,总体办案效率并不低。
为什么有的案件会超过法定六个月期限?除了公告送达等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案件相对疑难复杂,往往需要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鉴定,而鉴定机构所需的鉴定时间并不是法官可以控制,一般来说从申请鉴定到鉴定报告回来需要2个月,如果当事人不能配合鉴定机构及时提供证据材料和缴纳费用,鉴定结论可能会拖延更久。
而且,在办案周期方面,法官也没有任性的空间。当临近法定审限一个月时,审判监督管理中心就会催办;临近审限一周还有电脑办案系统警示提醒;审限延长需要分管院长审核批准;审限达到一年的,还要经审判委员会逐案审查原因,一旦违规超期办案,就会受到相应惩戒。
所以,审判执行人员加班加点是常态,你只要晚上从法院办公楼外看看办公室点亮的灯光就可以感受到。
当然,人无完人,面对不断攀升的案件和越来越复杂的法律问题,我们的审判执行法官也常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尽管我们今年上诉案件发回改判率已经冲刺到全市法院第一的位次,但还是有近10个案件被上级法院发改。尽管我们没有出现一起违规超审限案件,但仍有6个案件因为鉴定等原因,实际审理周期超过一年。所以,我们在确保审判公正前提下,还要努力通过提升司法能力、规范审判执行流程来提高审判执行工作效率。
第二、关于案件执行难问题。
执行难不仅是法院工作的最大难题,而且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将执行难概括为“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特殊主体难碰”五种情形。五种情形如同五座大山,阻挡在司法执行人员面前,给我们带来无尽困扰。
究其原因,既有被执行人客观上经济困难缺乏履行能力的因素,也有社会管理制度方面的缺漏,更有被执行人缺乏诚信,刻意规避法律、逃避执行的因素。当前,我县执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主要有:被执行人转移、隐匿、处分财产或外出躲避逃避执行,虚假离婚、虚假诉讼、恶意诉讼规避执行,利用执行和解拖延执行等等。
为破解执行难题,近年来我院也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建设阳光执行大厅推进执行公开;组建执行指挥中心提升执行快速反应能力;建立网络查控系统强化财产信息收集控制;利用各类媒体常态化曝光拒不履行义务的老赖;运用黑名单制度对老赖实施信用惩戒;每周开展凌晨集中执行活动强制传唤搜查;与公、检机关协作启动刑事打击措施。收到的成效是明显的,但距离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要靠法院的努力,还必须依靠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诉讼是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诉讼的程序性、对抗性,导致案件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希望大家在维权时认真考虑,理性对待,如果可能,尽量通过非诉讼办法解决纠纷。更重要的是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努力减少矛盾纠纷。
此外,法院工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一旦您选择了诉讼方式维权,也请大家相信法官,配合法官工作。当然,如果法官在办案中确实有违规违纪问题,也欢迎大家提出批评和建议。您反映问题的渠道始终是敞开的,不建议无的放矢在网络上抹黑法院。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司法权威一旦丧失,受害的不仅仅是法官,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