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人生理想中,从没想过要做一名法官。偶然的机缘使我有幸步入了法律的神圣殿堂,成为泗洪法院光荣的一员,至今已整整十年。
十年以来,法院就像一面镜子,不断照出我身上的缺点与不足;法院就像一个熔炉,时刻熔铸着我的品格与意志;法院就像一面战鼓,始终催促着我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前进。
当初,我对法官这个职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神圣”的表层,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深入,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神圣的背后是沉甸甸的两个字:责任。法官这个职业在给予我们崇高与尊严的同时,给予我们更多的是责任。邹碧华同志以他47岁的生命诠释了一个法官的责任担当精神,他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责任担当精神。这是我学习邹碧华过程中最深的体会。
1998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举行最后一场记者招待会,刚当选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年已七十的共和国总理对国家的责任。小说《天龙八部》中,为了能给阿朱疗伤,乔峰在明知无数仇敌聚集在聚贤庄找他复仇的情况下,仍毅然决然地前往,“虽万千人吾往矣”,这是大侠对红颜知己的责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放飞的是别人,守巢的是自己”,这是教师对学生的责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法官对人民的责任。
正因为有了责任,中国共产党才会从成立之初的十几个党员在二十八年后百万雄师过大江;正因为有了责任,铁人王进喜才有“宁愿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冲天干劲;也正因为有了责任,泗洪法院人才描绘了“三年创省优,五年争一流”的宏伟蓝图。
法官的责任是什么?
我理解最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责任。法官要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国家、为社会、为当事人尽心办事、全力负责。通过卓有成效的努力,确保每个公民——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能自信地、坦然地走进属于他们自己的法院,感受法律的公平,神圣与尊严,在他们走出法院时,无论是官司胜负、输赢,都能对法院和法官充满尊重和信赖。二是道德责任。法官要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两袖清风,慎言、慎行、慎始、慎微,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保得住气节。
法官的责任在哪里?法官的责任就在当事人的每个眼神中。当走上高高的审判台,给我们震撼的不仅仅是法庭的威严和法官身份的尊严,而更应当是审判台下当事人的眼神。从这些眼神中,我们看到的是无助和忐忑,信赖和期望。当想到他们可能是第一次走进法庭,对法律充满了陌生和敬畏,想到他们为诉讼风险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工作的繁忙和案件的复杂?法官的责任就在每一份判决书中,当当事人全神贯注聆听判决时,我们应感到自己在判决书拟稿纸上落笔的分量。它已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叠加,它承载着法律的智慧和国家的威严,体现了司法对于社会运行的价值判断,引导着民众对于正义与非正义的最终选择,如此,我们又还有什么理由不对每份裁判文书字斟句酌、慎之又慎呢。
习近平同志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批示: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这是对邹碧华同志责任担当精神的最精确概括。
勇敢地担当起时代所赋予人民法官的责任,你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当我们死了的时候,面对我们的骨灰,善良的人们会流下他们的泪水。——如同邹碧华同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