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我们以何种方式来信仰法律?最主动的方法是自觉执行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法律被信仰的一个理由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且违法会被惩罚。当一个案件在审理阶段时,法官居中裁判,只要得出一个正确的裁判结果即可,但是在执行阶段,就要考虑法律如何被实现,如何被双方当事人接受。
没有亲历执行的人,便不能感受到执行的无奈,被执行人或避而不见或逃之夭夭或转移财产……,伎俩层出不穷,执行没有进展,失去耐心的申请人便会把气撒到执行员身上,或通过信访渠道诘难或怀疑执行员收受对方好处,总之两头都不落好。
从涉民生执行,到“百日攻坚”执行专项行动,今年以来,执行员们高强度的运转,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用在工作上,但是尽管如此,还是少不了信访投诉。满意的背后,执行员们承载着多少辛酸,不言而明。星期六我体验了一次,4点半起床准备,5点半和执行员们一起出发,带着照相机和摄像机,出发前心里还祈祷能记录下“大场面”。深秋的清晨,路上杳无人烟,一个词“清冷”,但是微信群里的同事们却热闹而有趣,你一言我一语,用手机定位功能报告每个执行小组的位置,没过多久院里的其他同事也留言打气。我明白与法警相比自己的作用或许不是很大,但是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有一种支持是陪伴,是一同经历,是一起消化“扑空”后的失落,而表达支持不需要多少言语,不需要到现场加油打气,短短的几个字,几个图片足矣,就像微信群里的同事那样。
近期,我院梳理了有代表意义的拒不执行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目前已经对5件拒执案依法作出宣判,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至今,我院在泗洪风情网上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已经有34期了,曝光后,主动履行的人虽然不多,但是明显扭转了网友们以往对法院执行不力的误解,特别是公职人员拒不执行名单曝光后,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佩服法院敢于动真碰硬。
开了这一好头之后,被曝光的公职人员如坐针毡,一边是法院的执行施压,另一边是单位组织人事方面的施压,目前已有不少人员积极和执行员取得联系,或履行完毕或达成和解协议,但是还有个别人员借辞狡辩,不予履行,面对强硬的被执行人,我院将集中开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行动,用强硬的手段来回击拒执行为人的失信行为。几乎就在同时,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法院开展集中打击拒执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我们期待这场铁腕式执行的到来,这时也特殊时期对司法公正的期待。
每参加一次执行行动,心情就都要沉重好几天。早上六点多,我们敲开主人家的门,一个清瘦的男子蹲在地上洗自己的衣服和鞋子,脚上还穿着凉拖鞋,显然女主人没有在家。多年前,他的老婆开电动车撞到了人,赔偿是肯定的,在执行阶段还差申请人二万多元钱,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供。这是一个木讷的男人,我们说什么他都配合,但是就是拿不出钱来,隔壁邻居和父母辈的亲戚也渐渐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来,男人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过世了,家里也是岳父母家帮衬着过,事故发生后,也积极配合交警队和法院的处理,时至今日,家庭很困难,两位七十几岁的老太太帮着他说话......,无论两位老人说的是否真实,我都很庆幸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他没有倒下。
那一刻我明白了法律调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如果法律因为某个行为人的家庭情况、主观心理、善良程度而免除他的义务那就不是法律了。我们在日常交往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或许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那么我们该如何珍惜当下,或许就是少闯一次红灯,少开一次快车......